隨著氣溫持續升高,新疆3000多萬畝棉花長勢喜人,在天山南北、塔里木河兩岸繪就了一幅幅綠色畫卷。作為棉花產量占全國84.5%的優質棉花生產基地,新疆借國家政策東風,促進白色產業由量向質轉變,通過朵朵棉花托起扶貧致富夢。
在烏什縣合雅鎮華盛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各條生產線全線開啟,阿不力克木·肉孜正和400多名工友緊張地忙碌著。一年半之前還是個農民的他,不僅幫家里摘掉了貧困“帽子”,還攢下了娶媳婦的錢。
“以前,我們家的10畝核桃地要養活4口人,日子緊巴巴的。因此,得知村里引進的紡織廠開始建設,我立刻就報了名。”阿不力克木·肉孜告訴記者,現在,他是生產車間的保全工隊長,負責60多臺機器的日常維修、搶修、定期加油等工作,工資也從每月1800元漲到了2500元。
記者了解到,為實現脫貧目標,阿克蘇、和田、喀什等地區在大力推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產業鏈模式的基礎上,以縣鄉為主要發展方向,把工廠搬進鄉村,方便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僅阿克蘇地區就建設了178家紡織服裝村辦工廠,讓富余勞動力有了去處。
近年來,新疆依托原料、電價、人力等優勢資源,針對紡織服裝產業出臺特殊優惠政策,主動承接從東南沿海和東部省區轉移的紡織服裝產業。隨著一大批國內知名紡織服裝企業在新疆各地投資建廠,紡織服裝產業延伸鏈條長、勞動密集型的優勢逐步顯現,成為解決貧困人口就業的重要渠道。
新疆的自然資源特別豐富,很多方面較內地有明顯優勢。”新疆嘉源紡織有限公司滕倩穎說,在新疆建廠,公司降低了原料運輸、倉儲成本,原本制約發展的用工難題也迎刃而解。目前,該公司已吸納當地勞動力1000余人,其中200人是貧困戶。今年以來,國家推出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的經營壓力。目前該公司已累計享受各類稅費優惠近300萬元,皮棉產能已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水平。“稅務部門主動問需,通過‘銀稅互動’為企業解決貸款1000萬元,讓我們對扎根新疆充滿了信心。”滕倩穎說。
新疆理工學院經貿管理系主任呂汝建介紹說,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穩定就業大局,新疆出臺了一系列舉措,鼓勵南疆四地州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積極吸納就業。今年還將實施9項任務,包括助力精準脫貧攻堅、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招商引資等,以解決和補齊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促進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推進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發展,確保穩住企業、穩定就業。
借力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東風,新疆紡織服裝產業“三城七園一中心”已初具規模。截至今年5月,阿克蘇地區已有紡織服裝企業492家,形成紡紗規模450萬錠、織機2400臺的生產能力,吸納就業5萬多人。
“這幾年,國家連續出臺實施惠企利民的稅費優惠政策,不僅增添了我們搏擊商海的信心,也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創造了條件。”阿克蘇聯發紡織有限責任公司財務經理郭鵬鵬告訴記者,“今年我們預計享受稅費減免近3000萬元,不僅讓企業有更多資金投入研發和制造,還為擴產16萬錠紡紗項目緩解了資金壓力。項目落地后,將為當地提供300個就業崗位,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紡織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助力新疆數以萬計的民眾就業脫貧。截至2019年底,新疆備案的紡織服裝生產類企業3251家,其中在深度貧困的喀什、和田、阿克蘇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增219家。2019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實現新增就業近13.5萬人。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