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這塊充滿活力與生機的熱土上,一體化發展藍圖正在變為“現實畫卷”。
一體化:加速融起來
6月5日,滬蘇湖鐵路正式開工;6月28日,太倉岳鹿路對接上海嘉定城北路通車;7月1日,滬蘇通鐵路通車;7月28日,葡萄嶺隧道貫通,蘇浙順利“對接”……僅僅兩個多月時間,長三角一體化重點項目快馬加鞭,交通互聯互通迅速推進。
“岳鹿公路和城北路對接,我們到嘉定上班就不用繞道啦。”家住江蘇太倉白云渡公寓的陳女士興奮不已。
今年底,鹽通鐵路、淮揚鎮鐵路等將建成運營,長三角鐵路網愈加密集完善,時空距離進一步縮短,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三省一市的3小時工作圈。
下好交通“先行棋”,打通互聯互通“大動脈”,為一體化發展創造強勁引擎。2020年4月,《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發布,根據部署,到2025年,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總體形成,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
加速的不僅是交通,長三角公共服務一體化也在有序推進。
“疫情中,長三角一些企業進口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受阻,轉而在區域內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長三角區域固鏈補鏈擴鏈行動,促進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說,今年長三角率先形成了區域健康碼互認通用、產業鏈復工協同互助、就業招工協調合作等一系列機制。
“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一體化制度創新,促進長三角生產要素“活”起來。2019年5月正式上線以來,長三角“一網通辦”已實現66項服務事項跨省通辦,通過全程網辦辦理事項268.45萬余件。今年下半年,長三角還將推進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營業執照、出生醫學證明等高頻電子證照在區域內共享互認。
長三角一體化還不斷畫大民生“幸福圈”。6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公安部門共同簽署了10個長三角區域警務一體化合作項目,更多群眾辦事事項在長三角“全域通辦”“一網通辦”“掌上可辦”。8月20日,《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長三角公積金異地貸款信息共享項目、長三角異地購房提取協同審核項目等首批實事項目發布。區域內還將推動合作辦醫、開展區域養老一體化首批試點等。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持續改善,將推動長三角地區形成更大的市場活力、更強的民生獲得、更高的全球競合站位;1+1+1+1>4的聚變效應,將使長三角成為一個動力更強、結構更優、質量更高的中國經濟增長極。”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國軍認為。
高質量:繪出新愿景
基礎和服務提上來,企業和投資就會“追”過來。
近日,江蘇吳江汾湖高新區的英諾賽科項目工地上,熱火朝天。英諾賽科(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駱衡表示,區位優勢和便捷的高速公路,便于英諾賽科和上游IC設計企業、下游封裝企業建立密切合作;公司周邊規劃的新興半導體產業園,可將上下游的設計、封測、原材料、機器設備、培訓等資源聚集起來,對于企業發展乃至整條產業鏈提升作用不小。
阿里宣布云計算和數據中心千億級浙江投資計劃,江蘇計劃建設南京位置服務數據中心,總投資450億元的長三角最大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落戶上海……新經濟的競相成長,進一步打開長三角發展新空間。
“我們研制的智能消毒機器人賣成‘期貨’了。”上海張江科學城的鈦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潘晶對公司的新產品銷售業績很滿意。
在安徽合肥西郊,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在抓緊建設,這里將承載我國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實驗室。在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總投資5.8億元的上海奧為智能門窗、總投資1.3億元的頤柏科技、聚騰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等上億級項目已相繼落戶投產。
僅在上海張江科技園,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達14個,這個大科學設施集群向長三角、全國和全球的研究人員開放,源源不斷地釋放科技“原創力”。
地處G60高速公路和滬蘇湖合高鐵通道兩大交通動脈沿線的長三角松江、杭州、嘉興、金華、湖州、蘇州、合肥、宣城、蕪湖9個城市,簽署了共建G60科創走廊戰略合作協議。G60科創走廊將9個城市緊緊連在一起,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速集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7大產業聯盟體系建立,集聚頭部企業1682家。
“長三角一體化,要求各地發揮所長、塑造特色,形成多元化產業分工協作。”長三角一體化決策咨詢專家陳雯表示,分工協作的集聚效應和產業協同效應,必將形成強大發展合力,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作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改革開放新高地,從大視野看,長三角更高質量的發展前景可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劉水杏說。
稅收一體化:惠及長三角市場主體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推出進一步支持和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10項稅收征管服務措施,與去年11月推出的16項稅收服務舉措構成“16+10”稅收支持體系,為納稅人鋪設了便利、高效的辦稅長廊。
8月26日,上海凱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功體驗了稅務部門推出的長三角跨區稅源登記申請新流程,成為江蘇吳江首家體驗該項目的公司。“我人在上海,不用出門就能完成吳江的稅源登記,現在長三角跨區域稅源登記太方便了。”公司財務負責人程艷麗感嘆道。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三地稅務部門“一扇門、聯合辦、跑一次”納稅服務,讓納稅人盡享退稅一體化便車的快速度。7月27日,上海菩森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劉鵬波向吳江區稅務局提出了預繳稅款退稅業務申請,僅用2天,汾湖分局就將1.3萬元退稅款退回企業賬戶。“以前至少要耗費一周時間,現在只要2天!”劉鵬波說。
新的10條征管和服務舉措推出,讓浙江藍怡醫藥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鋒很欣喜。“今后,我們在申報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時,通過電子稅務局進行稅種綜合申報,‘一張報表、一次申報、一次繳款、一張憑證’就能全部搞定。”
上海香海織帶機械有限公司,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等地設有分支機構,公司負責人汪劍平近日也接收到了稅務部門的首批4類15項涉稅事項跨區域通辦清單信息。
目前,在長三角電子稅務局辦稅專欄,已集中推出16項征管服務和5項“一網通辦”措施。納稅人可根據相關提示操作,自主辦理多個辦稅事項。
“今年以來,我們一共開具了700多份跨區域涉稅事項報告,以前外地的項目都要到當地大廳去預繳申報和核銷,現在可以全程在網上辦理了,節約的何止是人力、時間,更有辦稅成本。”浙江巨人通力電梯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沈列感慨道,公司數千個建筑安裝工程遍布全國各地,在實現電子稅務局全流程網上辦后,財務人員可以在南潯本地足不出戶完成異地建筑安裝勞務跨區域涉稅事項報驗、預繳和反饋工作。
安徽京九絲綢股份公司董事長馬品德說:“我們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機遇。今年,僅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社保費減免這兩項就省下377.5萬元,利用稅費優惠我們購進先進設備,把研發、設計、制造、檢測創新鏈布局到產業鏈上,增強了核心競爭力。1月~7月,公司銷售額已達2.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企業正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長三角絲綢創新產業中心。”馬品德信心滿滿。
“公司擬推進鋰電池項目在安徽界首重點布局。‘首違不罰’、執法‘一把尺’等稅收服務舉措,讓企業放心經營。”中國鉛酸蓄電池龍頭企業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王岳能表示,公司在界首投資30億元建設了新能源鋰電池項目,下一步擬建設區域總部、研究院,完善新能源產業布局,力爭成為全國新能源智能制造領域領頭羊。
“稅務總局推出的10項征管和服務新舉措,我們正從細從實部署落實。我們將與長三角稅務部門加強合作,推進創新,建設‘信息共同體’,打造‘征管共同體’和‘服務共同體’,讓一體化改革紅利惠及更多市場主體。”安徽省稅務局局長張德志說。
(參與采寫的還有:李倢 林乃敏 周琰 郝玲閣 王瑋琳)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