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臺資企業也在摸索尋求產業結構升級,拓展新的行業領域和發展空間。數據顯示,在廈臺企現代服務業戶數增長率遠高于傳統行業,約75%的臺資企業在廈成功投資后到內地其他地區開拓市場,廈門作為臺商登陸的“第一家園”,帶動作用顯著。
深化經貿往來是兩岸關系的穩定力量,幫助創業臺胞順利在廈門“扎根”,優質的稅收服務和優先的稅收協調無疑可以起到推進作用。為全面了解在廈臺商的投資意愿和稅收訴求,廈門市稅務局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的形式開展意見收集,臺商訴求主要集中在:實現稅收服務和管理中臺胞與大陸居民同等待遇問題,完善臺胞證(居住證)的辦稅功能;進一步拓展線上辦稅、移動辦稅的范圍,提升跨區域、跨部門辦理便利性;推進兩岸稅收協調,避免對跨境所得重復征稅等。
為此,筆者結合廈門市基層稅務部門對臺企的涉稅服務實踐以及需求調研的內容,提出以下思路。
一是擴大臺企“居民化”辦稅待遇。近年來國臺辦相繼出臺了“惠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廈門在此基礎上制定的“60條”及實施細則,將惠臺舉措延伸到了經濟合作和社會領域,從更大范圍、更多層面為臺胞臺企發展創造條件。因此,建議稅務部門將臺胞證(居住證)納入自助辦稅服務系統的身份識讀,為兩岸商貿往來便利化創造更多條件。同時,在服務方面,強化電子稅務局的服務平臺功能,集成辦稅指南、納稅咨詢、跨機關轉介服務,在“智能+移動”辦稅方面進一步提供便利;在政策宣傳方面,深化涉稅政策輔導團隊的影響力,針對在廈臺胞臺企定期開展專門的培訓會,對提出的問題即時響應,讓臺胞對優惠政策了解到位、運用到位,以良好的營商環境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
二是推進兩岸稅收協調。首先,加強稅收合作,建立稅收信息溝通平臺,實現雙方稅收法律法規政策信息、居民企業信息、稅收協定信息、招商政策信息等的共享。其次,拓展兩岸稅收協調渠道,在關稅、商品稅、所得稅方面避免重復征稅,切實降低制度成本,優化兩岸相互投資的稅收環境。在稅收法定背景下,利用廈門經濟特區立法權先行制定一些與臺灣稅收合作的新規則。促進兩岸預約定價安排談簽,督促加快《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和稅務合作協議》履行生效相關程序,同時補充完善協議中的稅收饒讓條款。最后,堅持合作共贏,通過稅收協調與合作,進一步拓寬兩岸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進兩岸人民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三是構筑“臺味”特色產業鏈。相較于長三角、珠三角,閩臺經貿的比重偏低,缺乏完整產業鏈,臺商在廈門的集聚度亦不高。制造業作為臺資的黃金產業發展穩定,同時也存在龍頭企業單一的問題,導致在廈臺企缺乏特色。應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優化臺商投資的產業結構。一方面,加強政策引導,提升服務能力。通過完善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體系帶動臺商高科技企業在大陸的投資,在納稅輔導中,主動為臺企提供良好智力支持、幫助制訂發展規劃,促進其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優化政府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職能,創新管理模式。以建立特色產業群、延伸產業鏈為目標,改善和培育本地的產業園區,發揮集聚效應。加大對臺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專業性,通過財政資金、金融利率、稅率傾斜等手段,引入臺灣優勢產業,推動臺資項目落地,打造“一帶一路”兩岸合作核心區。
(作者系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紀檢組組長、第五批全國稅務領軍人才學員)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