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飲到工藝,傳統技藝通過享受稅費優惠政策,獲得了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動力。參加展覽的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萍鄉花果傳承人晏小群告訴記者,老手藝有新發展并不容易,稅惠政策的支持,讓他們傳承之路走得更加順暢和堅定。
老字號續寫新傳奇
制凍米、炸米花、熬糖拌料、上架切片……在江西省豐城市凍米糖總廠車間內,精選糯米經20道加工工序后,成為香脆酥甜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豐城凍米糖。“逢年過節,我們不但會擺上一盤凍米糖待客,還會用油紙包好帶去走親訪友,這是幾代豐城人的甜蜜記憶。”豐城凍米糖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豐城市凍米糖總廠廠長徐意感嘆,這項有著近400年歷史的手藝,曾一度面臨失傳。
就在徐意想要通過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精心結合,留住這份家鄉味的時候,稅收優惠政策如及時雨,給了他不竭的傳承動力。“去年,我們企業享受到40多萬元的稅費優惠,今年前7個月又獲得減免稅22.6萬元,凍米糖工藝改良有了更充足的資金。”徐意說,在政策扶持下,企業建成3條現代化流水線,實現了由小作坊粗放型生產模式向規模化集約型生產經營模式的轉變。
“選鴨必須嚴格,要做好‘一看二摸三過稱’,頭刀更要求‘一切二精三準’,手藝和設備都非常關鍵。”一聊起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安板鴨的制作工藝,江西南安板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春妍就關不上話匣子。
袁春妍告訴記者,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原本屬于銷售旺季的一季度銷售額大幅縮水。“幸好有國家出臺的系列稅費優惠政策,單是疫情期間我們就享受了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費優惠20多萬元,有效對沖了疫情造成的損失。”袁春妍說,持續不斷的稅費優惠,讓企業有更多資金用于升級全自動宰殺生產線和預包裝熟食品生產線等設備更新,并帶動600余戶農民通過養殖毛鴨實現增收,幫助30多戶貧困戶順利脫貧。
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江西中鼎金屬工藝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俊軍的大師工作室里,叮叮咣咣的聲音此起彼伏,敲打、鏨刻、淬燒、拋光……在能工巧匠的手下,一件件精雕細刻的金屬鏨刻工藝品漸次成型。“鏨刻需要掌握鉗工、鍛工、鑄造、焊接等多種技術,愿意學習這門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黃俊軍說。而更令他憂心的是企業的融資難題。疫情之下,產品銷售受阻,資金問題尤為突出。
“稅務干部指導我們享受了2.8萬元減稅紅利和500萬元的銀稅互動貸款。”黃俊軍說。在稅務部門的幫扶下,企業不但暢通線上銷售渠道,而且組織90多名年輕人參加長達3個月的技藝培訓,加大了對技藝傳承人的培養投入,孵化出多家從事金屬鏨刻的創業實體。
采集苧麻纖維編織成布匹服飾,天然涼爽,被譽為“夏布”。在中國夏布之鄉江西省分宜縣,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傳承,夏布產業逐漸實現了產業化。作為分宜縣內一家集苧麻種植、加工,夏布生產、研發設計、出口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民營企業,恩達麻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遠銷海內外。
據該公司財務總監桂貞平介紹,當地稅務部門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去年該公司享受各類稅費優惠政策共計3800多萬元。他們將省下來的資金全部投入到了微生物脫膠等科技研發和生產線升級改造方面,企業生存發展能力有了較大增強。“今年以來,公司享受了2000萬元的增值稅抵扣和企業所得稅扣除,還減免房產稅與城鎮土地使用稅近50萬元。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堅定了發展夏布產業的信心。”桂貞平說。
每年近千萬元稅費優惠,讓萬生夏布有限公司有了更多實力將稅收紅利惠及下游眾多農戶。“有了國家政策支持,我們計劃給予農戶更多讓利。”該公司負責人鄢萬生表示。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