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遇到涉稅風險和困惑嗎?
企業納稅人組:選擇“總是遇到”的占1.43%,“從未遇到”的占6.26%,“經常遇到”的占10.87%,“偶爾遇到”和“有時遇到”的占81.44%。
稅務執法人員組:在平時工作中,是否會因為工作經驗不足或專業能力不強而感到困難?選擇“經常會”的占23.31%,選擇“偶爾”“有時”的69.17%,兩項合計占比為92.48%。選擇“從不感到困難”的僅占3.08%。
涉稅風險和困惑因何而生?
當企業納稅人被問到“您是否認為,涉稅風險是企業財務人員面臨的主要職業風險”時,回答“比較認同”和“非常認同”兩項之和占到70.59%。而稅務執法人員組中,認同或比較認同稅收工作“專業性強”的占比為90.18%。
在回答“造成企業涉稅風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時,企業納稅人組:占比最高的是“政策變化快,不太跟得上”,為72.1%;其次是“自己專業知識能力及工作經驗不足”,為56.54%;“企業本身對涉稅問題不夠重視”為49.93%;“各種原因造成兩套賬甚至多套賬”帶來風險占12.45%。對此,一名稅務執法人員就曾向記者表示:“在近年來不斷擴圍的稅費優惠政策的大背景下,自己在向企業宣傳輔導的過程中,發現了有些企業對政策享受范圍、執行期限等方面存在一些困惑。當然,這也是我們在日常執法工作中必須關注和重點加強的地方。”
而在回答“最想了解、學習稅收執法哪些方面的知識”時,稅務執法組人員中,選擇“打擊發票虛開、騙稅、偷逃稅”的都占到了70%左右;選擇“規范稅務執法”的也占到了75.92%;選擇“稅法與司法銜接”的占到66.67%。對此,國家稅務總局黃山市稅務局公職律師胡宏分析說:“調查反映出我們稅務執法工作的重難點所在。就拿‘規范稅務執法’來說,為什么這么多人把它視作學習的重點,我認為這是由稅務機關作為執法機關的本質所決定的。說它難是因為近10年我國的執法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相應地也就對如何規范稅務執法提出了更高要求。還比如稅法與司法的銜接問題,雖然我們很多的執法依據一直有變化,但仍然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甚至有些還停留在過去。”
如何規避、化解稅收風險?
企業納稅人組中,占比由低到高依次是:自己大膽摸索、嘗試占比3.57%;找涉稅中介處理占21.89%;上網搜相關案例和解決辦法占59.09%;參加線上線下稅收實務培訓班占64.83%;請教有經驗的前輩,或與同事交流占70.35%;閱讀相關法律條文和專業書籍占76.64%;直接與稅務機關溝通占77.34%。
曾轉發過該問卷的陜西絲路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賈曉敏告訴記者:“通過與稅務機關直接溝通,及時解決了我們涉稅方面不明白的地方,助力企業合規經營、穩健發展。和過去比,我認為稅企征納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逐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
相關人士坦言:在我國,由于種種原因,納稅人辦稅時,心里“還不是那么有底”,直接找到“管事”的稅務干部“才踏實”。但與此同時,想通過各種方式學習、了解、掌握稅法知識,以防范規避稅收風險的愿望也非常強烈。因此,除進一步密切和改進征納交流外,稅務部門如何組織好宣傳、學習和培訓工作也顯得非常重要。
做“有針對性的”稅法宣傳
稅法宣傳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是一個老問題,也是一個真問題。記者與幾名稅收宣傳人員交流發現,近年來每一項稅收新政推出后,各地稅務機關都會根據政策內容,針對轄區不同納稅人群體,分門別類地推出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稅法宣傳,以滿足不同規模企業,各個年齡段和受教育水平納稅人的需要。比如對轄區大企業,通過“包保包聯”工作機制定期走訪進行宣傳輔導;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一般采取微信、短信的方式統一推送相關政策。“我們在撰寫稅收新聞稿件時也會考慮針對性,因為絕大多數受眾是沒有稅法基礎知識的普通市民,為了讓納稅人看進去、看明白,我們寫稿時會謹慎地選擇題材,盡量用通俗的語言和詳細的事例把政策內容及其影響解釋清楚。”一名主要負責稅收新聞稿件的稅務干部表示。
受眾導向、主題鮮明、形式豐富的稅法宣傳成效又如何?調查顯示,在政策變動大的背景下,在造成企業涉稅風險主要原因這一問題中,分別有半數的企業受訪者選擇“自己工作經驗或專業能力需要補足”(56.54%)、“企業本身對涉稅問題不夠重視”(49.93%)。
進一步提升稅法宣傳成效的方向在哪里?記者與稅務執法人員和稅收宣傳人員交流后發現,目前稅務部門絕大多數的宣傳和培訓都直接面向企業財會人員,而企業經營負責人對稅法宣傳的參與度和重視程度不夠;出于人力物力的考慮,稅務機關通常選擇一些在當地有代表性,發展前景好的企業進行走訪,很難充分了解轄區每戶企業的涉稅需求,尤其是數量龐雜的個體工商戶;對于自然人的涉稅宣傳和輔導,一般是以扣繳義務人為宣傳對象,再由扣繳義務人對自己的企業員工進行宣傳,缺少一定的抓手。“這些都是我們今后稅法宣傳工作可以改進的方向。”以上人士說道。
此外,就如何做好有針對性的宣傳,京城一家媒體記者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宣傳有針對性的前提是暢通信息來源和反饋機制。比如,通過開設專線,由專人對納稅人問題進行共性梳理,著重挑選某一些有普適性意義,且關切較多數人的利益的選題,并且在報道發出后,持續跟蹤后續效用。”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