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部分地區的樓宇經濟卻正在逆勢回暖。據媒體報道,上海陸家嘴金融城的“億元稅收樓”突破100幢,湖南長沙的“億元稅收樓”達45幢,云南昆明的“億元稅收樓”達到34幢。包括青島市市南區在內的多地政府,也紛紛提出加快發展樓宇經濟、培育更多“億元稅收樓”的目標。
顧名思義,“億元稅收樓”指稅收貢獻達億元甚至更高的寫字樓、商務樓等,這是近年來興起的一個以稅收為尺度衡量樓宇經濟價值的概念。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但在充滿挑戰的宏觀環境下,我國部分地區“億元稅收樓”的數量增加,這是相關地區樓宇經濟正在逆勢回暖的有力信號,反映出我國經濟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樂見各地出現更多的“億元稅收樓”。
那么,在一棟獨立且有限的樓宇空間內,緣何能夠結出如此豐碩的稅收“果實”呢?關鍵就在于樓宇經濟、總部經濟所具有的立體集約化特點。從空間上看,隨著城市規劃建設,大量平面、零散分布的經營主體被吸納到縱向、高密度布局的商務樓內,整合了單位空間內的稅基體量;從運行模式上看,樓宇經濟聚集了主要從事現代服務業的微觀主體,行業的附加值高,帶動了稅基質量的優化。
特別是以樓宇經濟為依托構建總部經濟后,隨著公司總機構的落戶,總機構所承擔的設計、管理、研發等職能,帶來了對金融、法律、商務、信息技術等專業服務的需求;總機構的大量從業人員,帶來了消費、餐飲、娛樂等生活服務需求。相關產業圍繞總機構進行集聚,形成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緊密結合的立體網絡,進一步拉動投資、消費、就業。可以說,正是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的這種高度集約化特點,帶來了稅基數量和稅基質量的雙提升,成為孕育豐碩稅收“果實”的沃土。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受疫情防控、居家辦公等因素影響,樓宇經濟也曾遇到短期挑戰。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企業復工復產加速,部分地區的樓宇經濟快速復蘇,并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特點。以有樓宇經濟“晴雨表”之稱的上海陸家嘴為例,據報道,疫情發生后,陸家嘴區域樓宇的租金雖然出現下調,但出租率并無明顯下降。今年第二季度,陸家嘴區域的商務空間整體出租率保持在85%以上。尤其是醫療健康、在線辦公、在線教育、互聯網零售等新業態企業,租賃規模不僅沒有縮小,反而在持續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樓宇經濟在疫情之下正加速轉型升級,新業態紛紛“扎根”于樓宇經濟土壤之中,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良好的抗風險能力。
那么,稅收該如何助力樓宇經濟更好發展?一方面需要繼續深入落實各項減稅降費優惠政策,通過針對性輔導讓優惠精準惠及樓宇經濟內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經營主體,切實增強其發展動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創新納稅服務舉措,尤其是應當高度關注新業態的成長,結合其業務特點適時開展稅收確定性服務,為樓宇經濟的轉型升級營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
通常來說,稅收政策相對滯后于商業模式和業務形態的創新。目前越來越多的新業態正在樓宇經濟的沃土中蓬勃生長,帶動樓宇經濟原有的服務業持續進行數字化轉型,在此過程中就可能出現稅收政策尚處空白或規定不明確、難以準確適用政策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建議稅務部門可以考慮采取類似事先裁定的服務方式,對創新的業務模式如何準確適用政策給出確定性答復,幫助相關企業打消后顧之憂,更好地進行創新轉型。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億元稅收樓”僅是通過稅收這把“標尺”來看待和衡量樓宇經濟創造價值大小的一種方式,實踐中須避免“以稅收貢獻為唯一目的”的導向,防止因此引發的稅源與稅收背離、不同地區間樓宇經濟惡性競爭的情況。相信通過持續發揮稅收正向的促進和激勵作用,讓稅收與樓宇經濟形成“相互反哺、彼此促進”的和諧共生關系,一定可以孵化更多“億元稅收樓”,不斷助力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