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夏季,總要伴著雨。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說的便是梅雨。
每當到了梅雨季節,天氣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一時哭,一時笑,一時鬧;一會兒和風細雨,一會兒傾盆大雨,過一會兒又是艷陽高照。
雨季中的江南,“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杏花微雨、煙雨婆娑,到處浸潤著一片水汽氤氳。這雨,下得婀娜,下得旖旎,蕩滌著塵埃,似有綠肥紅瘦的憐憫。而山間花草、庭院竹木,屋檐下的青苔,都在悄然生長。滿目的蒼翠欲滴,含著水汽的透亮的綠,那是生命的氣息。青磚瓦礫、石板小路,一把油紙傘、一條悠長靜謐的小巷,便足以裝下所有人對江南的幻想……
小時候,家住農村的我,時常期盼著下雨,因為下雨時節是爺爺奶奶放下農活、可以休息的時節。但是,梅雨季節卻不同。“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梅雨初降,蛙聲伴著雨聲。小小的我已然知曉,這季節依然是爺爺奶奶一年當中最繁忙的季節之一:春蠶結繭、竹筍成熟、青梅泛黃……一場梅雨過后,水稻秧苗開始瘋長。但是,即使再忙,奶奶也不會忘記在雨季剛來臨的時候,把屋里的那幾口大缸一個個搬到天井。小小的天井,因此多了一種動聽的旋律,滴滴答答的,從早到晚,不曾間斷。等不到一刻鐘,水缸里就溢滿了“天水”,奶奶再一桶桶地把水拎到屋里儲存。風雨中歸來的爺爺,習慣從缸里舀水洗臉,隨后舀上一大捧“天水”,大口喝起來。那滿足的樣子,仿佛喝的不是水,而是瓊漿玉液。
我對于梅雨季節的感情,多少有點兒復雜。梅雨,真的是名副其實的“霉雨”。有諺語說,“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這時節的天氣異常悶熱潮濕,風干的衣服摸起來總是潮乎乎的,屋里的地面、墻上也濕嗒嗒的。家具上、食物上,都附著水汽,時間一長會長出霉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寫道:“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莓也。”這著實讓人有點兒頭疼。
盡管如此,我依然很期待梅雨季節的到來,因為又到了各類野果子成熟的時候。年幼的我喜歡跟在哥哥姐姐后面,去后山采摘青梅、楊梅,上山、爬樹樂此不疲。梅雨時節,青梅開始泛黃,褪去了澀味,肉厚多汁,酸甜可口。紫黑色的楊梅更是晶瑩嬌嫩,輕輕咬上一口,汁水在口中濺開。還有其他野果子,比如覆盆子、桑葚等。雖然我們從山上回來的時候全身總是濕漉漉的,但是,一看到滿竹簍的野果子,濕熱的煩惱早被拋到九霄云外了。勤勞的農人到了晚上也不舍得休息,忙著連夜趕制楊梅醬,釀制楊梅酒、青梅酒。這梅雨真是大自然的饋贈啊!
梅雨時節品茶也別有一番樂趣。小叔是一名鄉村教師,一陣細雨,一杯清茶,或看書,或批改作業,或放一曲鼓詞評彈閉目養神,足以讓他打發整個午后時光。即便周遭有孩子的啼哭聲、小雞的嘰嘰聲、青蛙的呱呱聲,孩童眼里的他總是甚為愜意。于是,在小叔不在家的午后,我們也會偷偷溜進他的書房,也坐在他常坐的臨窗之位上,學著他的樣子擺弄器皿、煮水喝茶,還要偷嘗他收好的梅干糕點。
這便是雨季中的江南。是小橋流水,亦是青磚灰瓦;是繁忙的農活,亦是悠然的茶食;是田埂上赤腳忙碌的鄉農,亦是果樹上采摘野果的孩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煙雨江南”。
梅雨過后,漸入三伏。又該是另一番夏景!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瑞安市稅務局)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