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永州市稅務局結合貧困村、貧困戶實際,充分發掘全市系統的隊伍優勢和地方資源,走出了一條集農產品種植與加工、鄉鎮旅游、就業創業幫扶、助產助銷于一體的多元化扶貧路子。
選派最優秀的干部
“瓦渣坪村現共有村民338戶1338人,其中貧困戶105戶397人,實有耕地950余畝,90%為旱土,水資源嚴重匱乏。已組織村民種植耐旱、易管理的青蒿近500畝,紅薯200畝,花生120畝……”接過扶貧接力棒近4個月的永州市稅務局干部李運攀早已摸透了村里的實際情況,對相關數據如數家珍。
“在小李的幫助下,我家7畝多地都種上了青蒿。現在他又幫我們聯系藥廠老板直接進村收購,每斤價格比市場價還多了8毛錢,兒子在外打工也放心了。”不久前,瓦渣坪村村民鄧菊榮從星辰生物科技公司青蒿收購員手中接過收購款1.41萬元,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原來,永州市稅務局在扶貧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一方面聯系制藥企業,一方面聯系種植戶,按照“帶動本村、輻射周邊村”的思路成立種植合作社,化解供需錯配、產銷脫節矛盾,簽訂種銷協議,積極構建“稅企村聯合、產銷一體化”發展局面。
扶貧工作是一項政治任務,更是一項民生工程,要把最優秀的干部派去“攻城拔寨”。2017年5月,稅務干部鄧旭杰向黨委主動請纓,擔任寧遠縣稅務局駐灣井鎮大屋地村扶貧工作隊長兼第一支部書記。他根據全村土地多為貧瘠“掛坡地”卻有一條小溪穿村而過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推動村里與12戶貧困戶聯合投資30萬元,建成占地10余畝、年產值近百萬元的石蛙養殖基地,當年年底便實現分紅4萬元。“感謝鄧書記帶領我們發展集體產業,現在村里有了資金,好多難題就可以解決了!”該村會計姚勝葵對此贊不絕口。
激發“造血”功能
扶貧重在發展產業,激發“造血”功能。在永州市零陵區石巖頭鎮大屋村,國家稅務總局永州市零陵區稅務局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全村土地流轉4000余畝,發展水果種植,每天安排貧困勞動力50余人從事除草、施肥、松土、套種經濟作物工作,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形成固定勞動關系,穩定支持貧困戶在家就業。同時,為進一步解決就業問題,該局以電話、微信、短信等形式,向5個扶貧村提供企業就業招聘信息700余份,依托線上招聘會向扶貧戶推薦23家企業820個就業崗位。
“合作社在稅務局扶貧隊和村兩委的支持下應運而生。兩年多來,扶貧隊為合作社量身定制稅收優惠政策套餐、提供便捷納稅服務,支持合作社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今年發生疫情后,零陵區稅務局引導我們通過‘銀稅互動’成功貸款150萬元,為我們聯系了農業技術人員前來指導,同時利用稅收大數據篩選了5條產品銷售渠道供我們選擇,及時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永州市零陵區賜福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唐乙紅對扶貧隊的工作給予高度肯定。
扶貧必扶智
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扶貧必扶智。永州市稅務干部積極奉獻愛心,對特殊貧困家庭的孩子進行“輸血”幫扶,致力于讓他們通過接受教育改變命運。
現就讀于江華縣職業中專的周湘婷,從小母親病故,與75歲的外婆相依為命。近年來,外婆的身體每況愈下,心臟病和風濕病纏身。國家稅務總局江華縣稅務局干部王文國作為該戶的幫扶人,每次到周湘婷的家里走訪時,總要拿出一點心意和寫上幾句鼓勵的小紙條悄悄地放在桌上。今年5月,他自發組織愛心人士捐資助學4100元。當捐資款送到周湘婷手中時,這名十幾歲的小姑娘熱淚盈眶地說:“我沒有想到王叔叔這么關心我,我一定照顧好外婆,好好學習,考上理想的學校,不辜負大家對我的幫助。”
“每一個貧困村的發展都需要我們的駐村干部有所作為,每一戶貧困戶的脫貧都需要我們這群幫扶人的共同努力,我們要通過送政策,送產業,送服務,用心用情用力在‘精’和‘準’上出實招,推動扶貧村實現脫貧。”永州市稅務局局長毛東慶說。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