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國兩會期間,脫貧攻堅成為高頻詞,稅務部門在脫貧攻堅領域主動積極作為,送政策、送服務、扶產業,一系列舉措得到了代表委員的點贊。
“腰包鼓了,稅收紅利惠及困難群體”
“產業扎根鄉村,農民腰包鼓了,這離不開稅收的支持。”扎根農村幾十年、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縣四季春茶葉合作社理事長陳先志說。
提起鄉村振興中的稅務力量,陳先志算起了一筆賬,2019年企業享受減稅降費政策減免超12萬元,特別是支持和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有關稅收政策出臺后,企業為19戶貧困社員建檔立卡,通過創業、就業實現了脫貧。
位于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是革命老區,生態茶園帶動了經濟發展。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茶葉面臨物流不暢、價格下跌難題。“得益于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降低、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等政策,合作社減免稅款近7萬元。我們把采購鮮葉的單價從去年的48元,提高到53元。”陳先志告訴記者,合作社要把稅收紅利全部讓利于茶農,帶領大家共同富裕。
同樣關注脫貧攻堅問題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松滋市劉家場鎮三堰淌村黨總支書記吉明東。從“三堰埫、山山荒”到“三堰埫、大變樣”,見證了全村脫貧的吉明東深知企業辦得越火,老百姓日子就越甜。
“受益于國家減稅降費的政策利好,村里的天景鈣業有限公司在2019年減稅近80萬元,經營發展勢頭持續向好。有好政策的撐腰,有稅務部門的幫扶,我們將把企業做大做強,解決村民就業問題,讓村民的錢包鼓起來。”吉明東表示。
企業發展,反哺農村。據吉明東介紹,從2018年起該村企業每月向年滿70歲的村民提供生活補貼,減少了村民養老負擔。在產業帶動下,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達到了3萬元。
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之一,是全國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談及稅收對脫貧攻堅的助力,全國政協委員、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長丁秀花表示,近年來,稅務部門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有效刺激了全州實體經濟發展,2019年1月~2020年3月,全州累計新增減稅降費5.5億元,占全州稅費收入近13%。通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為全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夯實了經濟基礎。
丁秀花表示,決戰脫貧攻堅,振興產業是根本之策。當前,受疫情影響,山區交通受阻、訂單減少讓貧困地區產業發展陷入了銷售難的困境,她希望稅務部門持續利用大數據優勢,在幫助解決農業企業融資難、產銷對接難等方面發揮更大的支持作用。
“信心足了,產業扶貧道路越走越寬”
脫貧攻堅,產業先行。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涉農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扶貧產業發展,政策成效如何?如何抓好產業扶貧?這些問題牽動著代表委員們的心。
全國人大代表、岳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鄉河泊潭村村委會主任楊莉對此深有體會:“有了國家稅收政策的支撐,我們更有信心發展梔子產業,讓梔子花成為當地老百姓的致富花、幸?;?,把紅利實實在在傳遞給農民!”
回憶起2013年創辦海泰博農實驗室的經歷,楊莉表示,在打造梔子產業鏈過程中,作為農業企業享受到了很多優惠政策。如今的減稅降費新政,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為農民增收再鼓了一把勁,為傳統農業向專業化、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助力。
年初以來,各地扶貧產業在疫情影響下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難。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加試題”考驗,代表委員們表示,稅收助力產業轉危為安,讓脫貧更有信心。
“在面臨紫菜大幅減產困境時,稅務部門送來了稅費優惠政策,幫助找渠道、拓銷路,促進穩崗復產。”全國人大代表、連云港市連云區黃窩村黨支部書記張立祥對稅務部門的精準服務表示贊賞。
據張立祥介紹,紫菜產業是黃窩村漁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門路,疫情期間收購商銳減、銷路收窄、價格下跌,全村紫菜減產了三分之一。受益于一次加工產品免征增值稅、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等政策,企業目前已全面復工復產,紫菜日交易額達600萬元,和漁民共克時艱的信心更強了。
在江西,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資溪縣新月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蘭念瑛表示,稅惠如“星火”逐漸點亮了新月村旅游復蘇之路。
鄉村旅游產業是新月村支柱產業之一,疫情期間,特色項目三月三畬族烏飯節、資溪縣白茶節暫停舉辦。“稅務部門多次上門送政策,生活服務業增值稅免征、減免房土兩稅等政策讓我們受益頗多。”蘭念瑛說,在國家優惠政策的扶持下,村民將走出一條廣闊的發家致富新道路。
“干群親了,齊心攜手決戰脫貧攻堅”
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地實施,增強了扶貧產業的“造血”能力,引導貧困地區依托特色資源,塑造地區特色品牌。不僅如此,稅務部門扎實做好對口扶貧援助等工作,統籌多方資源,不斷提高扶貧工作精準度。
“這些年,稅務駐村干部堅持每月來拉家常、問冷暖,詳細了解農戶生產經營、經濟收入等情況,像對待家人一樣幫扶貧困農戶。”全國人大代表、淘寶店鋪“隴上莊園”經營者梁倩娟感慨道。
梁倩娟是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水陽鎮石灘村村民,2013年返鄉創業開網店,通過“電商+貧困戶”把橄欖油、核桃等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帶動了當地300多戶農戶增收。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疫情期間,網店生意受沖擊不小,產品難銷、工資難發之際,當地稅務部門為梁倩娟想了直播帶貨的點子。“稅收優惠政策紅利越來越多,農產品行業電商發展越來越好,僅去年減稅降費帶來的紅利,就幫助店鋪新增了一條生產線,增加了特產種類,為我們帶來了更好的經濟收益!”梁倩娟說。
在貴州,全國人大代表、從江縣馬安村祖英民族刺繡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韋祖英也感受到了稅務部門的暖心幫扶。韋祖英介紹,2014年以來,當地稅務部門定向開展政策輔導,制定產業幫扶計劃,幫助村民解決返鄉創業、發展傳統刺繡產業中的困難,促進扶貧方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多虧了稅務部門的鼎力相助,我們的刺繡產業才會如此順利,稅務部門幫助我們解決各種涉稅問題,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民族刺繡的信心。”韋祖英告訴記者,得益于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合作社用省下來的資金購進了5臺刺繡機,擴大生產規模的計劃終于得以實現。目前,全村苗族服飾加工微型企業發展至30余家,帶動全村100多名留守婦女就業,助力40多戶貧困家庭增加收入,苗家“繡娘”用一雙雙巧手繡出了幸福新生活。

“六一”兒童節,國家稅務總局海安市稅務局攜手海安市實驗小學開展“小小稅收宣傳員”活動,邀請學生代表與稅務人員一起錄制“少年稅法學堂”節目。

“六一”兒童節,國家稅務總局海安市稅務局攜手海安市實驗小學開展“小小稅收宣傳員”活動,邀請學生代表與稅務人員一起錄制“少年稅法學堂”節目。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