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營子村是國家稅務總局林西縣稅務局對口扶貧村。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局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深度剖析扶貧村貧困現狀,精準制定并大力落實“三園三扶”幫扶措施,即創業園扶持貧困戶就業安置、養殖園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生態園扶持產業鏈延長升級,助力楊家營子村打贏脫貧攻堅戰。
政策支持
創業園扶持貧困戶就業安置
在林西縣藝興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手工制作車間里,工人們正在熟練地編制著各色工藝品。誰能想到,這些竟是用笤帚苗做成的。就是這小小的笤帚苗,在合作社里華麗變身,為貧困戶就業創造了機會。目前,該合作社有在職員工35人,其中留守婦女19人,楊家營子村及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戶16人,殘疾人7人,軍人家屬4人。通過長期工藝品制作培訓和就業安置,實現就業貧困戶人均年收入提高1萬元~2萬元。
針對該合作社成立初期賬目不全、管理人員稅收基礎知識薄弱的現狀,林西縣稅務局派專職輔導員幫助合作社完善賬目,并將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稅收優惠政策和脫貧攻堅政策進行銜接整合,助力合作社發展壯大,惠及更多貧困戶脫貧增收。
拓展銷路
養殖園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
位于楊家營子村中部的300余畝河灘涂地,一直是該村的“老大難”。河灘涂地不適合耕種,但浪費了又可惜。林西縣稅務局開拓思路,決定開挖池塘,養殖螃蟹,并聯合林西縣委組織部,投資興建了螃蟹養殖園。養殖園僅投產第一年就實現了年產河蟹2萬余斤,銷售收入達80余萬元,為楊家營子村帶來10萬元的增收,壯大了該村的集體經濟。村集體利用銷售螃蟹取得的收入,為低保戶發放生活補貼,為殘疾人發放醫藥費補助,為貧困戶學生發放助學基金等。
為進一步打開銷路,林西縣稅務局利用稅收大數據優勢,分析林西縣海鮮市場行情,為養殖園螃蟹上市時間和定價提供依據。同時,還聯系了多家水產品銷售店和大型餐飲店,與養殖園簽訂合同,定點銷售螃蟹。
資金投入
生態園扶持產業鏈延長升級
走進楊家營子村稅企村扶貧生態園,水泥攪拌機隆隆作響,工人們正在建設標準化肉雞飼養基地和家禽散養區。沿著山間蜿蜒小路而上,蔬菜種植園、生態果園依次映入眼簾。這片占地75畝的扶貧生態園,是林西縣稅務局機關黨委和稅企村黨委充分融合黨建的優勢,在林西德青源公司的幫助下建起來的。楊家營子村致力將其打造成旅游觀光勝地,實現扶貧村產業升級。
“生態園開放后,每年可出欄肉雞3000余只,出產有機蔬菜和水果3000公斤,實現村集體增收20萬元。”村委會主任李樹軍激動地說。林西縣稅務局扶貧工作隊深挖村民增收渠道,同步實施增收策略。同時,計劃回收出欄肉雞,以消費扶貧方式,拓寬村民增收途徑,為生態園產業扶貧起到兜底效果。
楊家營子村在林西縣稅務局的幫扶下,以“三園三扶”模式為著力點,大力推進產業鏈的延伸,鞏固了脫貧成果。“三園三扶”模式只是林西縣稅務局產業扶貧規劃上的一個板塊。在統部鎮嘎岔村,該局為村集體出資建造1000平方米扶貧棚圈,既解決了68戶貧困戶無處養牛的困難,也為集體經濟增加了收入;為大營子鄉聯合村出資6萬元修繕蔬菜交易大棚,讓貧困戶的蔬菜交易更加規范化、市場化;在林西縣雙贏農機合作社技術培訓基地舉辦種植養殖管理培訓班,提高貧困戶脫貧致富真本領。
林西縣稅務局局長郭玉璽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聯合各行業各部門,形成脫貧攻堅合力,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打通決勝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