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大省,廣東省擁有強大、齊全的行業產業鏈條,部分行業深嵌全球產業鏈之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產業鏈面臨節點企業復工復產步調不一,生產人力、資金告急等問題。廣東省稅務部門利用稅收大數據覆蓋面廣、及時性強等優勢,精準推送優惠政策和助企服務,為行業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
精準定位:
疏通產業鏈堵點
自2月10日復工復產以來,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從逾43億條稅收大數據中“破譯”信息,分析企業生產難題,跟蹤地方經濟運行態勢,梳理各行各業運行中的堵點難點,為企業送去產銷對接“助力大禮”。
紡織服飾企業便是受益群體之一。中山市稅務局對全國聞名的休閑服裝制造基地——沙溪鎮的30家服裝制造企業開展稅收大數據分析,從納稅申報、稅收優惠享受、發票供應等方面分析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第一時間提供線上輔導、申報審批等服務,確保企業應享盡享、應免盡免。
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飾有限公司是沙溪鎮一家典型的服裝制造企業,受疫情影響,面臨著原材料緊缺、員工返崗率低、企業支出大等問題。了解情況后,中山市稅務局依托稅收征管數據分析篩查,幫企業確定了幾家新的原材料供應商,也提供了轄區內幾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名單。同時,與相關部門一起上門提供消毒、物資儲備防疫指引和稅收優惠政策輔導。經測算,該企業2月~6月社保費減免約110萬元。“稅務部門真是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為企業解決后顧之憂,讓我們感覺很暖心!”霞湖世家董事長郭長祺感慨道。
從精準跟蹤經濟運行狀況、快速推送稅收優惠政策到促進企業產銷對接,精細化、智能化稅收征管服務正在進行。早在2月下旬,廣東省稅務局便開啟為期一周的“深入問需問計 助力復工復產”座談會,聚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在省局帶動下,一場場讓大數據“把脈”行業發展、疏通產業鏈復工復產堵點的調研行動在全省各地展開。
在江門,稅務部門深挖數據潛力,主動聯系復工復產進度較慢的企業,了解其需求,利用發票數據開展產品分析匹配,協助解決供應鏈阻塞或原材料短缺問題。在南沙,稅務部門運用大數據篩選防疫重要物資企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生活服務業四大類逾萬戶企業名單,通過“一企一策”的方式推送優惠政策。
退稅加快:
助“粵字號”產品出海
隨著全球疫情不斷升級,出口市場需求萎縮、訂單持續減少、物流不暢和違約賠付加大經營成本,成為橫亙在出口企業面前的另一大難題。
篩選出口企業,開展核實摸底,提供發展建議……隨著企業發展形勢變化著的,是稅收大數據從“助力產銷對接”到“助力產品出海”的升級。
為準確掌握出口企業發展現狀,廣東各級稅務部門第一時間通過稅收大數據篩選出主營出口業務的企業,建立起全流程的跟蹤臺賬清單。
“我們公司主要經營服裝出口,現在整體經營情況不樂觀。稅務部門的出口退稅服務既有溫度也有速度!我前兩天提交出口退稅申請,退稅款今天就到賬了,資金的快速回籠讓我們更有底氣去應對挑戰。”中山金鷹皇制衣廠有限公司財務人員說。據悉,2月~3月,該公司已收到出口退稅約194萬元。
為優化貿易便利化服務,廣東省稅務部門全面推行出口退(免)稅網上業務申報,實現紙質資料影像化出口退稅申報。與此同時,各地稅務部門紛紛開通“退稅快”專線、出口退稅“隨到隨審”等服務。據統計,2月1日~3月31日,廣東省稅務系統共辦理出口退(免)稅515億元,惠及2.81萬戶出口企業。
稅收大數據在外貿方面應用場景的拓展,不僅提升了納稅服務效率,還成為“粵字號”產品逆勢出海的動力。
面對嚴峻的出口形勢,稅收分析也在為企業應對國外市場新形勢出謀劃策,讓稅收大數據“開口說話”。“我們建議企業借助互聯網拓展出口渠道,采用線上展覽+樣品或電子刊的模式,短期內減少線下展會延期或取消等不利影響,待疫情有所緩解,再組織產品到國外展示,通過線上貿易和實地展示相結合,更好地吸引國際買家。”廣東省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劉中虎表示,隨著全球疫情蔓延,多國采取出入境管制措施,今年的廣交會將以網絡形式舉辦,充分利用互聯網穩住出口渠道,應是行業企業逆勢“出海”的方案。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