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慧+生態”打造產業扶貧新引擎
團瓢村是國家稅務總局承德市稅務局的對口扶貧村,位于隆化縣茅荊壩鄉西部,全村總面積21.6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9個村民組,363戶1086口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4戶601人,綜合貧困發生率55.34%。
2017年5月,看到團瓢村沒有任何產業,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不到2個月的承德市稅務局干部姜濤,帶領時任村委會主任周連生直接找到縣領導,對團瓢村的情況進行匯報,爭取對團瓢村產業扶持。
“我們借助全縣‘一主兩輔’產業扶持政策,積極招商引資,先后建成草莓園、肉牛養殖場、山楂園、瑞興智慧生態農業觀光園4個產業項目,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的產業扶貧新路。產業扶貧,使該村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出列,2019年實現所有貧困戶全部穩定脫貧退出。”駐團瓢村第一書記姜濤激動地說。
姜濤談到的瑞興智慧生態農業觀光園,就是駐村工作隊進一步拓寬農民致富增收渠道,與縣、鄉兩級政府共同努力引入“智慧+生態”理念籌建的。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5億元,分兩期建設完成。一期占地130畝,投資7000萬元。建設現代化智能溫室兩棟共計9000余平方米、新型復合保溫材料暖棚5棟、冷棚15棟、新農民培訓中心、親子教育科普樂園和時光隧道觀光橋。二期投資8000萬元,建設精品民宿、音樂噴泉、國色天香農夫果園、精品花卉、幻彩燈光世界等。園區帶動56戶貧困戶增收,其中流轉土地130畝,帶動37戶,每年每畝租金收入800元;建設期19戶貧困戶參與務工就業,日工資100元~300元。正常經營期預計解決150人就業,優先使用本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目前,除精品民宿外其他項目均已完工。
該園區將現代農業和生態觀光有機融合,集文化展示、種苗繁育、花卉種植、技術推廣、農業科研、觀光體驗等多業態為一體,構建了一個如詩如畫、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農業生態觀光示范區。今年5月以來,先后有國家生態環境部、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及參加承德市農業產業發展觀摩會的各級領導到園區觀摩。
如今的瑞興智慧生態農業觀光園既是鄉村振興的典范,也是承德市“智慧+生態”產業扶貧的一張靚麗名片,更是承德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交出的一份綠色產業扶貧滿意答卷。
2
不是親人 勝似親人
“老李,有半個月不見,我就想你們了!”保定市蓮池區稅務局的幫扶干部剛到北劉各莊村滑金光家,滑金光的老母親吳秀玲就緊緊握住他的手親切地拉起了家常。
兩年前,滑金光因腦梗癱瘓在床,大兒子因腿部殘疾只能坐輪椅,滑金光的老母親也已經77歲了,一家5口只能靠著妻子王玲打零工苦苦支撐,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蓮池區稅務局的幫扶干部第一次走進滑金光家,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小院兒破敗不堪,地面坑坑洼洼,屋子低矮破舊,屋里沒幾樣像樣的家具。從那一刻起,他們就下定決心要盡力幫助滑金光一家改善生活,把黨組織的溫暖傳遞到貧困戶心中。
蓮池區稅務局的幫扶干部每個月都要到滑金光家走上幾趟。“他們不是我家親戚,可比親戚走動還勤呢,這兩年可幫我們不少忙!”吳秀玲老人對幫扶干部贊不絕口。幫扶干部為滑金光家整理了扶貧檔案,通過聯系村委會、區殘聯、區政府為滑金光家制訂“一攬子”幫扶計劃,在他們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滑金光家的困難與幫扶措施。
滑金光家的小院隨著幫扶干部的奔波一點點發生著變化:院里的地面做了硬化,砌了花池,修繕了門樓;住房更換了塑鋼門窗、雨篷,新修一座彩鋼棚,工程完工后院落面貌煥然一新。考慮到滑金光家的具體情況,幫扶干部還細心地安裝了殘疾人適用的洗澡設施,添置了新家具,為滑金光的大兒子配上了輪椅,使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更方便。滑金光家的小院兒舊貌換新顏,村民們紛紛對幫扶干部豎起了大拇指。
幫扶干部一方面幫助滑金光一家改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多方奔走為滑金光的小兒子介紹工作,鼓勵他自立自強,扛起家庭重擔。在幫扶干部的開導下,滑金光的小兒子重燃生活的希望,工作更加踏實努力,主動為母親分擔家務,家里的經濟生活狀況有了很大改善。
3
栽下幸福樹 修通小康路
威縣稅務局駐前屯村工作隊是一支平均年齡超過58歲的隊伍,平均黨齡也超過35年,是全縣平均年齡最大的駐村工作隊。他們用真心扶真貧,用真情扶真困,因工作出色被河北省委組織部評為“全省先進駐村工作隊”。
前屯村距縣城40公里,耕地1900畝,有264戶自然戶,共計1022人。其中,精準識別建卡貧困戶12戶,共31人。工作隊通過看、聽、訪、問等方式,主動與群眾嘮家常,傾聽他們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根據了解的情況制訂精準幫扶計劃,做到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使扶貧工作做到精準化、科學化。
“今年紅果長勢不錯,又是一個豐收年!”去年剛剛脫貧的村民楊金和話語中洋溢著喜悅。
為幫助楊金和擴大發展種養殖業,駐村第一書記林長文帶領工作隊不斷捕捉新信息,尋找新項目,堅持“因地制宜謀規劃,產業發展促增收”。經過前期調研,了解到山楂種植市場前景好,具有投資小、產量高、收益高、銷路廣的特點,并且風險低,穩保增收。于是帶領楊金和多次到山楂種植基地學習山楂樹種植及管理技術,還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向他發放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成功引種山楂8畝。2019年實現畝收入超過1萬元,總收入達10萬元。今年以來,楊金和又帶動10余戶村民發展山楂種植產業,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120畝。不僅如此,工作隊還幫助貧困戶大力發展養雞、種植西瓜、梨果等特色產業,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如今走在前屯村,是“一樹南風來,滿眼瓜果香”。
53歲的楊樹生,今年夏天買了輛六輪農用車,幫農民往家里運小麥。他算了筆賬:一輛車算上農機補貼和其他各種優惠,開回來6.6萬元,現在活兒不斷,一天少說能凈賺200元,到今年年底,掙回輛新車沒問題!
前屯村長年以來交通設施投入少,修建道路成為群眾最迫切的愿望。村內大部分道路還是土路,一遇下雨下雪天,路就泥濘不堪,嚴重影響村民的生產生活。農產品運不出去不說,很多家長都開三輪車接送孩子,天晴還好點,要是下雨,弄得滿身都是泥。工作隊積極主動溝通、協調、匯報,爭取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為村里修建水泥路面2400米。路修好了,路燈亮了,不僅村子的整體面貌變好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便利,村里的農產品裝上車半個小時就能開到縣城去,整潔的水泥路被村民深情地稱作“小康路”。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