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秦嶺東南部主峰的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茂密,潭溪清幽,樹木花草遍布林間。從平整的人行步道拾級而上,恍如步入仙境一般,十分愜意。
橫臥于祖國腹心,有著“國家中央公園”“中央水塔”之稱的秦嶺,綿延約1500公里,既是我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也是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秦嶺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多樣的氣候使其成為各類野生動植物的天然家園。
秦嶺區域涉及陜西境內6市39個縣,這些地區是保護秦嶺的重要陣地。為了加強秦嶺生態保護,多年來,陜西省先后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長江防護林建設和退耕還林工程,制定出臺了《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政策文件,讓秦嶺的山更綠、水更清、人更富。
據了解,陜西省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秦嶺天然林面積已增至3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9.65%。截至2019年,長江防護林工程累計投入資金達200多億元,共完成人工造林29.44萬公頃。退耕還林工程在1999年到2018年近20年間,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還草計劃任務4039.7萬畝,其中退耕地還林還草1867.5萬畝。
大規模退耕還林使秦嶺的綠化步伐明顯加快,森林覆蓋率快速提升,涵養水源作用不斷增強。
“退耕還林后,大量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加入到合作社務工,不僅收入增加了,村里的生態環境也好了很多。曾經遇雨就渾的河水如今都能捧起來直接喝了。”安康市漢濱區東坡村村民曹文成激動地說。在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后,當地近1400畝退耕地全部種上了經濟林。
“秦嶺生態的改變離不開國家稅收政策的支持。”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說。在秦嶺這幅大氣磅礴的生態畫卷里,“稅收之筆”不斷添墨增彩,使秦嶺這幅“山水畫”越繪越美。
“我們為秦嶺植綠護綠不懈努力,稅務部門為我們的發展保駕護航,我們都是‘秦嶺衛士’。”地處秦嶺南麓大山之中的略陽縣綠美綠農林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林木、森林經營和管護等業務,得知公司已經享受到2.3萬元稅費減免后,負責人蔚桂紅感慨道。疫情期間,略陽縣稅務部門針對林木培育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開展線上“點對點”無接觸式辦稅服務,就如何填報進行輔導,并為林木培育企業開通綠色通道。
寧強縣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馬祥金和污水打交道已經有8個年頭。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來,單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萬噸,處理后的水質能達到一級B標準,可以游泳、灌溉和養魚。今年公司繳納增值稅21萬元,因享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及勞務增值稅即征即退70%的政策,現在已累計收到退稅14.8萬元,馬祥金對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感到很滿意:“生態綠帶來產業強。生態破壞了,將來會付出更大代價去治理,我們現在一定要竭盡所能保護好生態環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近幾年來,隨著秦嶺生態的不斷改變,當地群眾也得到實惠,許多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綠色發展之路,很快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這些年,培植經濟林,開辟茶園,創辦農家樂,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羅顯平聊起家鄉巨變不無自豪地說。
秦嶺生態保護不僅讓陜西受益,也為全國生態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2014年~2019年,以秦嶺為源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提供258億立方米的水,緩解了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等省市供水壓力,受益人口近6000萬。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