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集群發展、數控機床產業興起、智慧工廠立穩腳跟……隨著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設立,并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市永川區已逐步成長為全國范圍內有影響力的智能制造集聚區、創新創業活力區、互聯互通先行區、產教融合示范區。
據了解,重慶市永川區智能制造企業抱團發展,集聚效應顯現,這背后離不開稅務部門與市場監管、科技等部門的協同推進。
“籌備兩年安新家”
減稅降費來減壓
在重慶東鵬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智能化生產線上傳感器遍布,一臺臺儀器飛速運轉,一片片雪花陶瓷迅速完成切割、打磨和包裝。
“從辦理登記開始,稅務干部就全程跟進公司落戶的相關事項,很細致、耐心。”回憶起兩年前公司在永川區“落戶安家”的場景,該公司負責人李偉泉說。經過兩年籌建,該公司于2019年底有了首筆銷售收入,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超過5900萬元。“籌備兩年安新家,現在生產經營也走上正軌。7月上旬,稅務部門還輔導我們辦理了5700多萬元的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我們的發展信心更足了。”李偉泉告訴記者。
近年來,為讓智能制造企業放心安家,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永川區稅務局在企業投產初期就制定相關涉稅服務和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截至目前,該局已幫助81家智能制造企業落戶永川區。
“走好智能研發路”
復產達產銷售飄紅
“2019年,單是企業所得稅方面,我們公司就享受到1000萬元減稅。有稅務部門的助力,我們更有信心走好智能研發路。”重慶永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鄭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據悉,該公司成立于2017年,借助智能化流水線生產,已在液晶面板顯示器件的工序上實現自動深加工,為華為等知名企業提供服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該公司在稅務等部門的支持下,快速復工復產,銷售飄紅。截至6月底,該公司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91%。
據介紹,永川區稅務部門著力服務創新企業發展,組建工作小組跟進和解決企業涉稅訴求,同時與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共享信息,響應企業個性化需求。僅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近3年來,永川區稅務局已為220余戶次企業減稅6億元。
“扎根長江邊”
推動綠色發展
近年來,位于永川區朱沱鎮的重慶理文造紙有限公司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實現節能減排,推動造紙業的綠色發展。
“扎根長江邊,我們也得扛起‘上游擔當’。我們公司結合環保改造,在智能化生產技術工藝、設施設備上持續投入,目前排放的污染物濃度值全部達到優惠減免標準。現在,我們公司綜合年產能達177萬噸,廠房周圍的河水更清澈了,附近的居民也更安心了。”該公司財務負責人李紅梅談道。
不止是河水變清,該公司的良好發展還讓越來越多的朱沱鎮居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今年3月初,該公司全面復工復產后,訂單驟增,新招員工50余名,截至6月底,該公司職工人數已達1860名,其中不少是朱沱鎮居民。李紅梅介紹道:“我們公司今年以來享受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262萬元,階段性社保費減免402萬元,這讓我們更有底氣招工納新,擴大生產規模。”
永川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徐偉表示:“我們將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關注智能制造企業的發展,確保各項紓困惠企政策措施更精準、更直接地惠及市場主體。”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