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期后,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的彭夏英又開始忙碌起來,她把自己的老房子改建成民宿,一口氣給家里的民宿裝了10臺空調。
近來,到神山村避暑休閑的游客越來越多,不只是彭夏英,做“農家樂”的村民都在忙活著,因疫情影響一度按下“暫停鍵”的神山村旅游,正逐漸恢復往日生機。前不久,“神山打糍粑體驗活動服務規范”通過國家級旅游服務業標準化項目驗收,如今,村里又對標省5A級鄉村旅游點全力提升。
“最近我的‘農家樂’生意慢慢好起來了,再加上山上黃桃、茶葉的分紅,估計全年收入能超過10萬元。雖然我的收入多了,但國家政策好,現在基本不用繳稅了。我用省下的稅錢提高民宿的菜品質量,適當降低菜價,把政策紅利回饋給游客。”彭夏英說。
神山村有貧困戶21戶50人,地理位置偏僻,土地瘠薄,基礎設施落后。2016年2月,中央領導來到神山村看望慰問貧困群眾并提出殷切希望。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成了神山村小康之路的奮斗目標。
“去年鮮竹酒銷售突破20萬元,今年雖受疫情影響銷量略有減少,但預計不會差太多。”全國人大代表、神山村村民左香云說。
“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大伙一起富起來才是真的富。”左香云帶頭成立神山村種植業合作社,吸納8戶貧困戶加入。以前做竹制品加工,一根竹子賣50元;現在做竹酒,能賣到250元。
“稅務部門給了我很多幫助。他們把促進就業創業、涉農稅收優惠、抗疫情助復產等減稅降費政策及時送到合作社和農戶手中。幾年來,我們減免稅費30多萬元。”左香云說。
左香云的弟弟左春仁利用在外地學到的做串珠手藝,在家里開起了手工作坊,收入比在外地打工高。兄弟倆70歲的父親左秀發老人很高興:“兩個兒子都在身邊,生意都不錯,感謝黨和國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
“賣的茶葉錢,我先上交合作社,他們給我開工資加提成。”村民彭德良入股了合作社,他算了一筆賬:代銷工資2萬多元,合作社股金收入3500元,打糍粑收入1萬元,加上代銷提成等,去年收入有6萬來元。“今年因為疫情客流受到一些影響,聽說網絡直播賣貨快,我也想試試。只要肯干,就有前途。”彭德良說。
由農產品變商品,從熱情服務到專業服務,神山人的觀念越來越新,眼界越來越寬。念起生意經的村民們,小康路上的故事豐富又生動。
神山村去年共接待游客32萬人次。左香云說:“外地游客不僅帶來了財氣,而且帶來了一些好的思維和做法。神山村不僅錢袋子鼓了,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思想活了。”
村支書彭展陽介紹,2015年前,村里38個老人小孩守著37棟土坯房,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現在村里多了138口人,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開“農家樂”的,有開民宿的,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人人都奔著好日子去。
幾年來,神山村共投資2600多萬元搞基礎設施建設,村里每年的茶葉、黃桃、竹林等收入有500多萬元。
“現在家家戶戶做生意,稅務部門的服務從沒斷過。”彭展陽表示,“得益于國家的稅費優惠政策,我們大都不用繳稅,但稅務干部常常上門輔導,有時還將發票送上門。奔小康的路上有稅收一路相伴,我們放心安心。”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