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后日子會更好。”回想起習近平總書記一年前在江西省于都縣梓山富硒蔬菜產業園考察時的祝福和激勵,老區的父老鄉親們依舊心潮澎湃。
于都曾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新中國成立后,因受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制約,經濟社會發展一度相對較緩。近年來,該縣立足富硒土壤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富硒綠色生態農業,今年4月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走進金瑞盛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基地,一排排現代化標準蔬菜大棚鱗次櫛比,棚內翠綠色的絲瓜掛滿藤蔓。從一家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到種植面積數千畝、年產值8億元、擁有14個品牌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瑞盛僅僅用了3年時間。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邱瑞枝認為,這不僅得益于豐饒的富硒土壤,更受惠于良好的營商環境。
“農業生產資料的增值稅稅率連續下調后,農機、農藥和化肥越來越便宜了。稅務部門量身定制納稅方案、政策兌現跟蹤支持等一系列貼心服務,讓我們堅定了發展信心!”邱瑞枝說,“生產經營成本的降低,為大型農業企業進一步推動產業化經營和科學化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近兩年來,得益于農產品初加工免征企業所得稅和自產自銷農產品免征增值稅等優惠政策,我們共享受稅費優惠18.4萬元,這些資金大部分被用于農業種植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江西蘇利生態農業公司技術總監王希華告訴記者,“目前,公司采用的荷蘭無土栽培技術,畝產是過去的兩三倍,品質也達到A級綠色標準。”
據了解,依托富硒蔬菜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僅梓山鎮潭頭村就有353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收入等方式實現了長期穩定增收。隨著規模化、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富硒蔬菜產業開始延伸出更多的產業鏈和附加值。潭頭村還借助富硒農業這張閃亮名片,開辦了旅游公司,發展起新業態。
“這兩年減稅降費力度不斷加大,我們享受稅費減免近4萬元。”潭頭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財務人員何陵說,這對一家成立不久的村級企業來說,是不小的“紅包”。
“成本降了,利潤就多了,村集體、旅游公司、村民按照2:3:5的比例進行收益分紅,全村戶均年收益增加了5000元以上。”潭頭村黨支部書記劉連云說,一年來村里共接待游客30萬人,實現直接或附加經濟效益達1000多萬元。
據統計,2019年,于都縣新增認證綠色產品3個、有機產品9個,新建大棚蔬菜基地63個、大棚蔬菜面積1.2萬畝,年產蔬菜33.3萬噸,實現產值逾20億元,成功獲評全省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縣,蔬菜育種院士工作站正式掛牌。
一年來,于都縣梓山富硒蔬菜產業園的輻射效應進一步增強,通過種苗提供、技術培訓等方式,“以點連線帶面”帶動全縣成立了110多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幫助近2萬貧困戶入股增收并實現脫貧,并入選全國扶貧經驗交流示范基地。當地稅務部門落實涉農稅費減免超過5000萬元,通過“銀稅互動”為各類涉農企業爭取貸款約1.5億元。
在潭頭村口,“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標語格外醒目。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人心齊”的生動畫卷還將為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增添新的光彩。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