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的柳州米粉,配上酸筍、腐竹、酸豆角,再添滿用螺螄煮出的螺螄湯,一碗極具廣西柳州特色的網紅小吃——螺螄粉就出鍋了。如今,柳州螺螄粉已成長為年產值約60億元的新興產業,并拉動上游農產品原料生產,成為貧困農戶增收的“扶貧粉”“脫貧粉”。
農戶有了新“錢”途
“按照柳州市一天產銷170萬包螺螄粉計算,一天要消耗8萬公斤酸筍、80噸螺螄等原料。”柳州市委副書記、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梁旭輝介紹說,在包括稅務部門的稅收分析等的建議下,柳州市委、市政府采用“龍頭企業+村委會+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鼓勵貧困地區、貧困農戶通過種植稻米、豆角、蔬菜和養殖螺螄等方式嵌入螺螄粉產業鏈,拓寬了產業扶貧、“造血”扶貧的新路子。
“2019年,綠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向公司出售79萬斤酸筍、酸豆角,享受到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銷售額315萬元、免征稅額10.2萬元的稅收紅利。”廣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姚漢霖介紹說,公司與政府脫貧重點項目綠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長期農產品原材料供應合作關系,合作社中45戶貧困戶以及853戶零星種植戶都有了穩定收入,特別是45戶貧困戶家庭已有近一半家庭脫貧。
“種稻養螺都有收益,如今螺螄粉產業發展這么好,我們的信心更足了。”融水苗族自治縣拱洞鄉高武村村民韋腰科告訴記者,該鄉經過多年發展,養螺面積已突破6000畝,成立了6家養螺專業合作社,帶動2160戶農戶就業,其中1673戶貧困戶參與田螺養殖。
據統計,目前柳州市螺螄養殖面積近4萬畝,年產量約1.5萬噸,產值達7500萬元,2019年以來共享受免征增值稅優惠675萬元。全部螺螄粉原材料種養殖規模達50多萬畝,帶動原料基地農戶20萬人就業,其中貧困戶4500多戶、約2.3萬人以上,人均年增收超過9000元。
脫貧增添新動力
在螺螄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柳南區積極建設集種養、加工、生產、銷售等完整產業鏈于一身的螺螄粉特色小鎮,直接惠及當地參與預包裝螺螄粉生產人員3000余人,參與原材料種養殖人員4000余人,間接帶動配套行業從業人員1.5萬人。
“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措施的情況下,小鎮的螺螄粉相關產業復工復產正有序推進。稅務部門第一時間給我們送來了專項稅收優惠政策,幫助排查稅收風險,給我們增強了信心,螺螄粉行業發展的后勁更足了。”螺螄粉特色小鎮項目負責人高屾說。
據介紹,借力螺螄粉產業,當地還走出了生態扶貧、旅游扶貧的新路。結合觀光農業,螺螄粉特色小鎮著力打造螺螄粉產業原材料基地,發展豆角、竹筍種植和螺螄養殖,并積極謀劃都市生態農業休閑游、農業體驗式旅游等項目,大力挖掘傳承高沙鑼鼓慶豐收、特色農耕文化等本地文化,傳播推廣螺螄粉民俗文化。目前,小鎮現代農業示范區內種植麻竹8800畝、豆角1500畝、優質大米3000畝,螺螄養殖1000畝、蛋雞養殖100萬羽、肉鴨孵化3000萬羽,帶動了酸筍、酸豆角、螺螄、鴨腳等螺螄粉原材料深加工發展。
稅收優惠政策也為產業扶貧注入強勁動力。據統計,2019年柳州市共有6827戶次農業生產納稅人享受增值稅免稅1.6億元。2020年以來,柳州市稅務部門共為225戶農業生產企業直接減免企業所得稅2億多元,直接減輕螺螄粉上游企業負擔。
“目前,柳州市螺螄粉生產企業復產率達99%,日產量超過200萬袋。”梁旭輝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不斷促進螺螄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持續為當地高質量穩定脫貧增添動力。”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