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莊村有自種新鮮土豆出售,價格2元/公斤,有意者可與李佑貴聯系。”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漢陰縣稅務局駐鐵佛寺鎮李莊村幫扶工作隊的這條“銷售廣告”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發出后,短短30分鐘內,在幫扶干部和熱心群眾的愛心接力下,近500公斤土豆的電子訂單就登記在該村第一書記李佑貴的賬本上。
據了解,幫助貧困戶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對陜西省安康市稅務部門各駐村工作隊來說,已是家常便飯。近年來,安康市稅務局積極探索精準扶貧工作新思路,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扶貧與扶志并重,為貧困村脫貧致富注入“源頭活水”。同時,該局將黨建活動與扶貧工作相結合,定期在幫扶村舉辦“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干部分享成長故事,宣講涉農稅收政策,為村民自主創業、脫貧致富提振信心。
握緊發展“方向盤” 探出增收新路子
安康市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全市10個貧困縣區中有9個是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涉及面廣、點多、難度大。安康市稅務局以產業扶貧、技術扶貧為著力點,大力幫助貧困村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因地制宜培植特色農業,并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方式,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帶動村民就業。
漢陰縣平梁鎮義河村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村,2013年被納入農村扶貧工作范圍時,全村村民吃飯靠天、出門靠腳、吃水靠挑,人均年收入僅有3590元。7年來,在當地稅務部門的幫扶下,該村借助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構建起集民宿、農家樂和旅游等產業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新格局。如今,義河村路通了,燈亮了,人富了,人均年收入達10119元,茶葉和蜂蜜等富硒產業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一個充滿活力的新農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安康市縣兩級稅務部門在中央“五個一批”工程的帶動下,投入資金1173萬元,對全市34個貧困村開展定點幫扶,幫助群眾興建茶園等生態林5000余畝,培育并叫響了茶葉、核桃和蜂蜜等一批特色品牌。安康市稅務局市縣兩級黨委班子成員中有29人擔任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先后選派第一書記43名、駐村工作隊員88名,參與幫扶干部達1306名。
減稅降費給力 釋放惠農紅利
安康市稅務局定向做好稅收宣傳服務,幫助涉農企業用足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其生產經營成本,助推產業脫貧。
安康絲美雅工藝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工藝品、農副產品加工銷售以及代理商品的進出口業務。受疫情影響,該公司生產經營遇到困難,資金壓力巨大。為此,安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務局組建專業服務團隊,通過微信群、QQ群等為該企業提供高效的辦稅服務,加快出口退稅的辦理速度。“不到兩天就通過網上辦理出口退稅近200萬元,快速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安康絲美雅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道。
為了讓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充分享受減稅降費紅利,安康市稅務局結合幫扶企業的經營特點,編制《扶貧稅收優惠政策匯編》,方便納稅人按圖索驥享優惠。據統計,僅2019年安康市稅務部門就累計為全市貧困縣區各類市場主體減稅近7.3億元。
“志智”雙扶 激活脫貧“內動力”
為切實扭轉少數貧困群眾“等靠要”的思想,扶起脫貧志,近年來,安康市稅務局在幫扶村大力推進以“誠孝儉勤和”為內容的新民風建設,邀請技術人員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務工技能和“三產”服務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 同時,該局樹立一批脫貧致富先進典型,用現身說法和組織宣講等方式,讓貧困群眾學有榜樣、趕有方向,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
該局還大力實施“雨露計劃”,設立“金秋助學”基金,幫扶貧困家庭的學生完成學業,提升貧困人口的文化水平,增強精準脫貧的“軟實力”。
據統計,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安康市稅務局為貧困村引進企業25家,結對幫扶貧困戶4108戶,已有12258人實現脫貧。
國家稅務總局錫林郭勒盟白音華工業園區稅務局開展企業走訪活動,分析企業稅收數據,幫助轄區企業尋找合適的銷售商。圖為稅務干部近日在一家奶制品店了解其生產經營情況。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