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繡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一項古老而獨特的手工制作技藝,被譽為“刺繡中的活化石”,其制作手法獨特,用馬尾毛作為主要材料。制作好的馬尾繡精美絕倫,遠遠望去宛若一幅彩色浮雕。
2006年,“水族馬尾繡”被國務院公布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年,“繡娘”宋水仙在三都縣城開辦了全縣第一家馬尾繡工藝品店,希望發展馬尾繡產業,傳承好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宋水仙又成立了三都縣水仙馬尾繡有限公司,通過把“指尖手藝”變為“指尖經濟”,讓身邊的水族婦女走上了“指尖上的致富路”。2018年,她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十多年經營下來,宋水仙說,馬尾繡產業發展到今天,讓越來越多鄉親能夠脫貧致富,離不開傳承者們的努力,也離不開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
“企業成立后,稅務部門便將我們列為重點服務對象,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服務。稅務人員經常到我們企業開展納稅輔導,聽取我們對稅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宋水仙說,去年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出臺后,稅務人員就在第一時間上門送政策、送紅利。
“單拿小微企業普惠性減免這一項政策來說,我們就減免了2萬多元稅款,今年預計還可享受各類稅費減免約3萬元。減下來的錢,除了用于研發新產品以外,我們還拿來開展馬尾繡體驗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馬尾繡,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宋水仙說。
如今,在減稅降費系列政策支持下,水仙馬尾繡有限公司在原有繡品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手提包、家居掛飾、筆記本、手機殼和私人奢侈品限量定制等集美感、實用和收藏價值于一體的文化創意產品。2019年,公司產品年銷量超過1萬件,銷售收入43萬元。
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一度面臨著產品滯銷、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宋水仙介紹,了解企業發展困境后,稅務部門當起“智囊團”,通過稅收大數據精準篩選、匹配轄區內對繡品有需求的6家酒店及旅游公司,為雙方牽線搭橋,讓馬尾繡產品有了更多推介渠道。
“稅務人員還幫我通過直播帶貨拓展產品銷路。”宋水仙笑稱,5場直播下來,一共收獲了1302個贊,賣出21件繡品。線上線下“雙線”作戰,再過兩個月,就有信心把損失補回來。自3月全面復工復產以來,水仙公司已實現銷售收入4萬多元,全年銷售收入有望提高到50萬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這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宋水仙非常高興。她相信,在國家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的扶持下,自己心愛的馬尾繡文化,能讓更多水族婦女走穩致富路。
馬尾纏成黃金線,針線繡出致富經。數據顯示,三都水族自治縣目前共有馬尾繡相關傳習所、協會7個,繡娘2萬余人,從事馬尾繡生產開發的企業42家。2019年共計享受稅費減免13萬元,銷售收入近300萬元,帶動1000余名農村貧困人員人均增收2000元。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