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事業如同“接力賽跑”,到了進入新時代這一棒,面臨著大不相同于以往的主題和使命。
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新時代人民對于更高層次、更廣范圍的美好生活需要,雖然涵蓋了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但重點拓展且成為重心的更多是精神層面。這其中,當然包括對于稅收公平正義的追求。
隨著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在從“有沒有”“有多少”向“好不好”“優不優”的轉變中,當然包括從更多關注稅收收入規模和增速向更多關注稅收收入質量和效益的轉變。
隨著改革開放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中,不僅包括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且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還要以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和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諸如此類的變化,肯定不限于上述所列。但不管怎樣,從人民對于稅收公平正義的追求到更多關注稅收質量和效益,再到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的確立,至少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中國稅收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變了,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理念、思想和戰略也得跟著變。
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理念、思想和戰略的變化,要從認識、把握新時代中國稅情的變化做起。
認識到稅收不僅事關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且牽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高度定位稅收,將稅收公平正義作為稅收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而同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緊密對接,便會極大地提升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站位。
認識到稅收不僅有規模和增速問題,而且有質量和效益問題,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定位稅收,將稅收質量和效益作為考核稅制建設和稅收征管的一個重要標尺而賦予其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新意義,便會極大地拓展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視野。
認識到稅收不僅是一個經濟范疇,而且是一個國家治理范疇,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定位稅收,將稅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融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便會極大地充實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內涵。
上述這些變化,固然可以做理論概括,但理論終歸來源于實踐。對于新時代中國稅情變化感受最直接、體會最深刻、最有發言權的,當首推稅收實踐層,尤其是廣大稅務干部。讀者眼前的這本《稅務局長視野——新時代稅收治理縱橫談》,“主角”是“稅務局長”——省市級稅務機關的主要負責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事業中,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之所以說其特殊,是因為他們身處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一線,其角色和作用非同小可。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的站位,決定了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站位;他們的視野,代表了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視野;他們對于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內涵的理解,反映了整個稅務系統對于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內涵的理解。簡言之,在進入新時代的中國,能否實現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理念、思想和戰略的適應性轉變,稅務局長可謂發揮關鍵作用的“關鍵少數”。
圍繞新時代稅收治理這個主題,本書匯集了由稅務局長們執筆撰寫的100多篇文章。它們或聚焦稅收宏觀規劃,或著眼稅收具體實踐,從稅務系統黨建到稅務隊伍建設,從稅收制度改革到征管體制改革,從稅收政策謀劃到稅收管理現代化,為我們觀察新時代中國稅收治理打開了一扇窗:通過稅務局長們的筆觸,我們感受到稅收發展和稅收工作的時代脈搏。
毫無疑問,無論對于稅收理論界,還是對于稅收實踐層,這都是回答新時代中國稅收主題、踐行新時代中國稅收使命的基礎所在。進一步說,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事業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稅務報社組織編寫這樣一本契合廣大稅務系統干部和稅收理論工作者需要的好書,可謂匠心獨具。
一點心得,姑且為序。
(本文是高培勇副院長為中國稅務報社編輯的《稅務局長視野——新時代稅收治理縱橫談》一書所作的序)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