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歲的廖勝華作為來賓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稽查專員,一直活躍在宣傳一線,擔當起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戰地宣傳員”。
▲廖勝華(右一)挖掘宣傳素材。
“疫情當前,我只是做了本職工作而已,任何人在這個崗位上都會沖向前。”廖勝華在“宣傳口”工作30余年,是一名有2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遇事黨員向前一步走”已成為他下意識的反應。因此,早在今年1月29日春節假期間,眼見新冠肺炎疫情發酵,他向局領導主動請纓,提前返崗,拿起相機和筆,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又危險的戰場。
▲廖勝華在工作中。
要防控疫情,又要保供保價保質;要限制人員流動,又要保障民生安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市場監管衛士面臨最復雜、最嚴峻的考驗。廖勝華的工作,就是親自參加戰“疫”,把戰友的工作成效、工作狀態記錄下來,用文字和圖片進行對外宣傳。相機就是他的“沖鋒槍”,他舉起相機,向“疫魔”發起一次次沖鋒。
▲廖勝華把鏡頭對準市場監管一線。
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宣傳活動都是市場監管衛士的“規定動作”。在疫情沖擊下,今年如何真實有效地開展辨假打假活動是市場監管衛士的一場大考。廖勝華思前想后,決定用當下最直接的直播方式,幫助消費者線上“學打假”。
時間緊、任務重,從3月12日決定開直播起,廖勝華聯系市級媒體、整理直播方案、確定直播流程、落實直播場地……廖勝華僅用兩天時間,就組織好一場干貨滿滿的直播。3月15日當天,《凝聚力量 抗擊疫情 ‘3•15’在行動》的直播通過網絡傳送到消費者眼前。“辨別口罩真假的方法太及時了!”“疫情期間,這樣不聚集方式打假,給力!”同事們稱其“硬核”。一時間,網友好評如潮。
忻城縣遂意鄉有一家廣西開蒙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紅外線測溫計,這樣的防控物資對來賓疫情防控形勢來說,如及時雨。在自治區、市、縣三級市場監管局大力支持和技術指導,企業從籌劃建設、設計研發、產品生產到申報注冊,只用了20多天。
廖勝華敏銳地察覺到新聞價值,前后兩次到現場蹲點采訪,經歷5次易稿,終于將一篇完整詳細的新聞報道送到區局,并被采用,及時將來賓企業復產復工和助力生產防控物資的正能量弘揚開來。
“其實何止是這篇稿子,所有稿子都要根據刊發的不同平臺,側重角度也有不同,所以一條稿件分成幾個版本,再正常不過了。”廖勝華經常上班時間在現場采集素材,中午或者晚上休息抓緊寫稿,“白加黑”“5+2”模式隨意切換。記者看到他辦公桌旁有兩桶方便面,廖勝華解釋說,加班時要是餓了就吃泡面,方便省時還頂餓。疫情期間,廖勝華撰寫了76篇稿件,被不同的媒體采用。撰編兩期《市場監管一線抗疫小故事》,刊登在來賓日報,很好地展示了新時代來賓市場監管人精神風貌。
自古忠孝難兩全,為抗擊疫情,廖勝華錯過了見老父親的最后一面。
2月4日,廖勝華91歲的父親因病住進武宣縣中醫院,工作不能放,父親也要照顧,為此,他為父親請了護工,又匆匆趕回來賓,如此頻頻往返于兩地之間。2月11日凌晨5時,噩耗傳來,父親過世,廖勝華抑制不住悲傷,趕回家奔喪。喪事嚴格按照疫情期間要求,簡之又簡。
“兒子,單位需要你,趕緊回去上班吧,一切以工作為重,你父親在世常常這樣說!”父親去世后,廖勝華88歲的母親如是說道。廖勝華收起悲傷,返回崗位,繼續投入抗疫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自己的擔當和使命。
桂林注冊公司,桂林代辦營業執照,桂林代理記賬、桂林代辦公司、代辦公司注冊、變更、注銷、稅收籌劃、代辦各類許可證書、法律咨詢服務、會計服務。
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標準!
桂林廣澤財務